電話
155-0000-1210地址
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球貿易中心2號樓1013室對于團隊模式、時代背景,我們已經談過很多,所以我們這次就不再用時代特征來開啟這篇關于律所內部管理的文章。
接地氣一點兒,我們直接把目光投射向律所內部,于是問題來了,“我們平時見到的律師事務所有哪些人員呢?”
我猜大多數律師最熟悉的律所人有三種,實習律師、執業律師和主任,充其量再加上一個行政前臺。人員構成如此簡單,合伙人一邊辦案一邊還負責著制度建設、團隊管理等工作,甚至還可以替代HR,如此一看果然是“搭伙”過日子。
不過,一個真正有前景的律所可不像這樣,他們的人員構成往往復雜極了,畢竟一家優秀的律所要考慮的包含以下幾點。
品牌推廣
舊有的觀念總覺得律師行業沒什么品牌可言,直到一些大律所逐漸涌現,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律所也可以做到人盡皆知。
那些老字號的律所通過積累客戶、收攬人才、融資擴張等方式已經把分所開遍全國,形成較大的影響力。其品牌效應又反作用于律所的發展,為其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高端客戶群體,這就是品牌的作用。
一個創辦時間不太久遠的律所要如何推廣自己的品牌呢?推廣品牌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平臺,無非就是從以下四點出發,1、平臺搭建;2、平臺定位;3、平臺內容;4、平臺推廣。而這些工作不可能動用專職律師來完成,需要專業人員來保證專業性。
案源營銷
律所需要有營銷制度。別看大多數合伙所的律師過得還算光鮮,但從律所整體來看,其前景比較堪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共享”不斷沖擊著律界的固壘,當事人懂的越來越多,律師能接的"業務"越來越少,個人案源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我有一個朋友在三線城市的傳統所,她運氣比較好,帶教律師正好是年長的律所主任,主任逐步退居二線便把案源交予她的手中,但其他年輕律師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那些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帶教律師沒有理由轉移自己手上并不充盈的案源,最終彼此之間也形成了競爭關系。
打破傳統的這種模式,律所需要有自己的案源渠道,掌控全局,培養年輕律師。而現代社會的案源營銷帶有技巧性和專業性,這就又需要有其他專業的成員加入律所。
新興技術
互聯網已經普及了很多年,然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新事物依然層出不窮,一個有野心、努力成長的律所,它所追求的絕不是人頭案件的提點,而是要打造一個系統的商業團體。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相關技術人才進入律所,建立和維護內部系統。
行政辦公系統,是提高效率,增強凝聚力的一大法寶,可以進行有效的任務管理、沖突檢索、內部審批,除此之外,一套完善的行政辦公系統可以實現跨國跨區的協同作戰和日常管理。
業務管理系統,包括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案件管理系統。收納的客戶信息需要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儲存,并加以有條理地維護和運用,這就需要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對于接收的案件則需要精準地分類,不僅要注重案由,其所對應的責任律師、案情簡介、委托合同等都需要進行整理,留下整個案件接受和辦理的痕跡。
知識管理系統,除了行政管理和業務管理之外,一個律所應當有自己的學習培養體系,把一些律所的案例、律所大律師的文字經驗或者其他可供學習的內容整理出來,形成完善的公開學習“書柜”,對于提升團隊價值和格局有著重要意義。
專業管理
既可以是專業團隊也可以是專業人才,還可以是轉型的法律人才,總之一線律師來做宏觀管理工作可能達不到好的效果,畢竟精力也有限。
如果面對的是小作坊,也不用去大談特談“管理”的話題,但若面對一個大公司、大團隊,專門的管理人員則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律所需要專門的管理者來處理1、員工篩選;2、團隊管理;3、培訓培養;4、團隊協作;5、晉升體系;6、產品研發等工作。
一個現代化的律所里不能只有律師,但律師仍然是律所的核心,是一切工作要圍繞的對象。外部人員的進入、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的進入,需要與律所的收案能力和辦案水平相適應,否則砸了招牌,又多了成本。
如果還沒有認識到這些,不管你是否可以自給自足,你確實是落后了。現在這個世界,線上比線下還要精彩,現在這個社會,分工比以往還要明確。前進吧!律所!
?